发布时间:2025-07-05 07:34:42
3月9日,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在北京梅地亞中心新聞發布廳舉行民生主題記者會。民政部部長陸治原、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部長王曉萍、住房城鄉建設部部長倪虹、國家衛生健康委主任雷海潮就民政、就業和社會保障、住房、衛生健康等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提問。
民政部部長陸治原:
深化養老服務改革
加快健全城鄉三級養老服務網絡
◎竇世平
民政部部長陸治原3月9日在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民生主題記者會上表示,民政部將有序推進民政民生保障由兜底性、基礎性向普惠性發展,深化養老服務改革,加快健全城鄉三級養老服務網絡。
陸治原表示,相關工作可以概括為推進“四個轉變”:保障對象從特定群體向更多需要幫助的群體轉變;服務內容從物質保障為主,向物質救助、社會服務和精神關愛兼顧轉變;要素保障從主要依靠政府,向以政府為主導,積極發揮市場、社會等多方力量作用轉變;手段方式從傳統服務方式向數智化、標準化方式轉變。
陸治原從以下方麵介紹了深化養老服務改革的主要內容和措施:
一是加快健全城鄉三級養老服務網絡。將在已有養老服務設施基礎上,推進在縣(區)一級健全綜合養老服務管理平台,在鄉鎮(街道)一級健全區域養老服務中心,在村(社區)健全必要的養老服務站點,構建縣、鄉、村三級服務網絡,形成一刻鍾養老服務圈。
二是貫通協調居家、社區、機構三類服務形態。以老年人的需求為導向,優化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專業支撐,醫養結合的養老服務供給格局。
三是按照兜底、普惠、市場分類推進養老機構改革。其中,兜底保障型養老機構主要麵向“三無”老年人和經濟困難失能老年人,承擔兜底養老功能;普惠支持型養老機構麵向全體老年人,為多數老年人提供價格可承擔、質量有保障、比較普惠的養老服務;完全市場型養老機構充分競爭、優質優價。
四是構建政府、市場、社會三方協同機製。民政部將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強化政府對養老服務的規劃引導、政策支持、組織保障、監督管理工作;發揮市場配置資源作用,支持各類經營主體積極發展養老產業;強化社會互助共濟功能,發揮社會參與作用。
五是強調了養老規劃、財政支持、人才隊伍建設、養老金融、養老科技,特別是信息化發展運用等要素保障措施。
住房城鄉建設部部長倪虹:
鞏固政策“組合拳”效果 堅決穩住樓市
◎記者 於祥明
住房城鄉建設部部長倪虹3月9日在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民生主題記者會上表示,住房城鄉建設部將會同有關部門堅持長短結合、標本兼治,堅決穩住樓市。
市場保持止跌回穩積極勢頭
倪虹表示,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房地產市場信心得到了有效提振,市場也出現了積極變化。
“去年四季度,新建商品房銷售麵積和銷售額都實現正增長。今年前兩個月,房地產市場保持止跌回穩的積極勢頭。”倪虹說。
他表示,去年9月26日中央政治局會議作出了促進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的重要部署,住房城鄉建設部會同有關部門認真貫徹落實,打出了一套“組合拳”,打好了一場“攻堅戰”,全力推動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
一套“組合拳”,即中國人民銀行降息、金融機構增貸、財稅部門減稅等一係列政策舉措,各地因城施策、精準施策、一城一策,大力支持居民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一場“攻堅戰”,即住房城鄉建設部會同金融監管總局,用好房地產融資協調機製,加大“白名單”項目的金融支持力度,保交房攻堅戰完成了年度目標任務,保障了購房人的合法權益。
堅決穩住樓市 重點做好四件事
倪虹說,住房城鄉建設部將會同有關部門堅持長短結合、標本兼治,堅決穩住樓市,重點做好四件事。
第一,鞏固政策“組合拳”的效果,把降息、增貸、減稅等政策效應充分釋放出來,惠及更多人民群眾;繼續打好保交房攻堅戰,切實維護購房人合法權益;加大“白名單”貸款投放力度,按照“應進盡進、應貸盡貸”的要求,將符合條件的房地產項目全部納入白名單項目,提供有力的融資支持,充分保障項目建設交付。
第二,努力實施城中村改造和危舊房改造,將在去年新增100萬套的基礎上,繼續擴大改造規模,穩妥推進貨幣化安置,讓城中村居民擁有更多自主選擇權,實現早入住、早安居。
倪虹說,城中村改造要因地製宜,采取拆除後重建、整治提升、拆整結合等多種方式有序推進;危舊房改造,通過拆除後新建、原址重建、改擴建、抗震加固等多種方式加快推進;同時,及早消除安全隱患,改善居住環境,解決群眾急難愁盼的問題。
第三,推進收購存量商品房。倪虹表示,今年地方政府專項債安排4.4萬億元,其中一個使用方向就是土地收儲和收購存量商品房。“我們將支持地方在收購主體、價格和用途方麵充分行使自主權。收購的商品房優先用於保障性住房、城中村改造安置房、人才房、青年公寓和職工宿舍。”
第四,改革完善商品房開發、融資、銷售等基礎性製度,加快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適應人民群眾對高品質住房的需要,推動建設安全、舒適、綠色、智慧的“好房子”,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抓好城市更新工作 大力推廣“好房子”
倪虹說,城市更新是城鎮化發展的必然過程,目的是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讓城市更宜居、更韌性、更智慧,讓人民群眾生活在城市裏能夠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倪虹說,“先體檢、後更新”“無體檢、不更新”已經成為城市更新工作的共識。目前,全國290多個地級市已全麵開展城市體檢,住房城鄉建設部還將支持有條件的縣級市開展城市體檢。
“今年將下功夫實施一批惠民生、促發展、防風險的城市更新項目。”倪虹說,2000年以前建成的城市老舊小區都要納入城市更新改造範圍,因地製宜實施改造,鼓勵地方探索居民自主改造老舊住宅。城中村改造範圍已擴大到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下一步將繼續擴大改造範圍。另外,住房城鄉建設部還將大力推進完整社區建設,重點聚焦“一老一小”,完善無障礙適老化配套設施、托育服務設施、兒童活動場地建設。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部長王曉萍:
完善就業優先政策
加大各類資金資源統籌支持力度
◎記者 李苑
針對今年的就業形勢,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部長王曉萍3月9日在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民生主題記者會上表示,穩定和擴大就業任務繁重、承壓前行,同時就業形勢總體穩定並呈現向好態勢。
就業是民生的頭等大事。“我們將完善就業優先政策,加大各類資金資源統籌支持力度,全力穩定就業總量、擴大就業增量、提高就業質量,推動廣大勞動者實現就業增收。”王曉萍說。據介紹,在確保重點群體就業穩定方麵,今年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將麵向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出台新一輪支持政策,穩定招聘規模,擴大“三支一扶”、西部計劃等基層項目人員數量,實施百萬就業見習計劃,全麵推廣求職訓練營,推進“學曆證書+若幹職業技能證書”製度。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開展大規模職業技能提升培訓行動。對此,王曉萍介紹,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將重點實施“一個行動”,做到“三個強化”。
“一個行動”是實施“技能照亮前程”培訓行動。王曉萍透露,今年開始,將連續3年每年補貼職業技能培訓1000萬人次以上,支持勞動者以一技之長創造美好前程。
“三個強化”包括強化產教評技能生態鏈、強化培訓載體建設以及強化等級評價和薪酬激勵。王曉萍表示,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將強化技能導向的薪酬分配製度,研究出台加大國有企業技能人才薪酬分配激勵的政策文件,合理提高生產一線技能崗位的薪酬標準;支持在技能人才聚集的區域、行業,開展工資集體協商,推行技能人才薪酬分配指引,引導合理確定技能人才起點工資,推動工資分配向生產一線和急需緊缺的技能人才傾斜,提高技能人才待遇水平,真正做到讓多勞者多得、技高者多得、創新者多得。
2024年底,全國基本養老、失業、工傷保險參保人數分別達到10.7億人、2.5億人、3億人。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對完善社會保障和服務政策作出新的部署,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們將認真抓好落實,努力為群眾提供更加充分、更加公平、更有溫度的保障。”王曉萍表示。
王曉萍介紹,在完善重點群體社會保障政策方麵,重點工作聚焦落實好放開靈活就業人員參保戶籍限製要求,各類靈活就業人員可以根據本人實際,在就業地或戶籍地參加職工養老保險,也可以在戶籍地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王曉萍透露,將適應就業方式的變化,研究完善參保繳費辦法,將更多的靈活就業人員、農民工、新就業形態人員納入企業職工社保製度,享有更高水平保障。此外,新就業形態人員職業傷害保障試點也將擴大。
王曉萍稱,將穩步提高待遇水平,提高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在去年的基礎上,每月再提高20元,這涉及1.8億城鄉老年居民,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將認真抓好落實;將適當提高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重點向中低收入群體傾斜,這項待遇提高涉及1.4億多退休人員,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將認真測算,確保及時準確發放。
國家衛生健康委主任雷海潮:
深化醫療衛生強基工程 夯實基層“保基本”功能
◎記者 張雪
3月9日,國家衛生健康委主任雷海潮在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民生主題記者會上,係統介紹了我國衛生健康領域重點工作的最新進展與未來規劃。
他介紹,近年來,我國居民健康水平持續提升,2024年預期壽命已達79歲,較2023年增長0.4歲,提前實現“十四五”目標。這一預期壽命水平在中高收入國家中位列第四,且超過21個高收入國家的平均水平,反映出健康中國行動與傳統健康文化的深度融合,對改善健康所產生的效果是直接的。與此同時,各省份健康公平性持續改善,北京、天津、上海等八省市預期壽命突破80歲,區域協調發展和城鄉融合戰略的成效正轉化為全民健康福祉。
雷海潮表示,當前,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已成為威脅居民健康的首要因素,其中體重異常與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關聯密切。為此,國家衛生健康委聯合15個部門啟動了為期三年的“體重管理年”行動,通過多維度的舉措推動普及健康生活方式。雷海潮呼籲全社會廣泛參與該行動,織密健康管理網絡。
據介紹,我國已建成覆蓋城鄉的衛生服務網絡,60餘萬所基層醫療機構和500萬名醫務人員為居民提供就近診療,90%以上村衛生室納入醫保報銷範圍。
下一步,國家衛生健康委將深化醫療衛生強基工程:2025年推動90%的縣域建成緊密型醫共體,2027年實現全覆蓋;通過上級醫院派駐中級以上職稱醫師、應用人工智能輔助技術等方式強化基層能力;同時,將人均基本公共衛生經費增至99元,優化服務供給質量,夯實基層“保基本”功能。
針對兒科與精神衛生服務的發展短板,雷海潮坦言,盡管全國98%的縣醫院已設兒科,8000餘所綜合醫院提供兒科診療,但冬春季呼吸道疾病高發期仍存在局部資源緊張。為此,國家衛生健康委在兒科醫生培養、精神科醫生訓練方麵積極投入,國家兒童區域醫療中心布局持續完善。此外,國家將通過薪酬製度改革、重點專科建設等措施破解人才短缺難題,年內計劃舉辦超過5000場心理健康講座,推動科普知識“進社區、入萬家”。
本版圖片均為記者 史麗 攝
发表评论
留言: